庆云古诗词

庆云古诗词

国产手机芯片啥时候能打趴高通 新的高通芯片发布后多久出新手机

互联资讯 0

2023年11月20日 每日一猜答案: 答案:ABC
每日一猜答案分析:

国产芯片什么时候量产,中国手机芯片什么时候研发出来,国产芯片什么时候崛起,手机芯片国产化

当大屏幕上出现“7iang强”的时候,几乎全场都笑了。但大家似乎忘了,这场活动发布的是一款面向中端市场的手机芯片,出个“7”就喊强,那面向高端市场的8系列更新时,该怎么欢呼?是不是只能喊“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至强骁龙8”,才配得上手机芯片大帝的登极大典?

?图源:来自网络

当然,高通还是给出了可以面对“7”喊强的理由:第二代骁龙7+全面继承了旗舰特性,与骁龙8+同宗同源,是芯片行业的变革之作 ,也是整个终端行业解题之作。

能否帮终端行业解题或者是不是可以变革芯片行业,均需要时间的检验,但这几年高通的确是秦始皇摸电门――赢麻了。高通赢的基础,恰好也来自于“qiang墙”。

为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,美国立起了一道越来越高、越来越厚的科技墙,多数美国半导体类科技公司,实际上也是这道墙的受害者,只是他们有苦难言。高通不是这样,作为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,高通对这道墙内心恐怕是且喜且忧。

喜的是借助这堵墙,凭空多出一个年出货量上亿部的大客户。根据芯思想研究院(ChipInsights)的数据,自2020年至2022年,高通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从140亿美元上升到281亿美元,翻了一番,从而超越英特尔,成为所有美系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大陆营收最多的公司。2022年英特尔在中国大陆收入171亿美元,排名第二,同比下滑25%,高通则是增长25%。两者的差距还在拉大。

忧的是现在营收比重过于依赖中国大陆,一旦政策继续收紧,可能会影响到它的营收。2022年高通营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比例达63.62%,在半导体公司中,比第二名德州仪器(TI)的49%高出近15个百分点,比第三名Marvell(42%)则高出21.62%。所以高通既不希望这堵墙倒掉,也不希望这堵墙建过头,骑墙应该是高通的唯一选择。

2020年台积电断供华为,当时小米和O/V纷纷压下重注,希望能多抢一些华为空出来的市场,但华为空出来的市场他们似乎也并没有如愿抢到,如今这几家还在为始于2021年的疯狂采购而烦恼,当前去库存压力太大了!

天风证券郭明Z在2023年2月表示,小米库存里的零部件,还可以组装2000万至3000万部手机。但在这里,高通还是赢家,无论小米和O/V有没有抢到市场,高通的手机芯片至少先卖出去了,库存压力在客户身上。何况高通还每年至少更新一代产品,现在推出了新一代极具性价比的“7iang系列”,没准儿就能拉动一波需求,帮助小米这样的客户去库存呢。

所以这次发布会上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到场为高通站台,他表示,第二代骁龙7+由Redmi与高通联合定义,从最初的规格建议、精准定位、产品定义,到最终功能全面落地,期间双方团队进行了多轮深度讨论,他本人也都全程参与。

针对小米方面提出的中端平台旗舰化的建议,高通非常重视,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,最终实现了从器件工艺、芯片架构、功能规格等等各个方面对于骁龙7系的“重铸”,再加上后期双方做了大量的联合调教,成就了第二代骁龙7+的这样一款高性能处理器。

图源:来自网络

看起来真是有情有义的好客户。不过同样在这一周,与高通的志得意满相比,高通曾经的兄弟公司瓴盛则步履维艰。据公众号“白话IC”3月16日发布的文章《

手机芯片大厂出大事了

》,瓴盛员工这个月只领到了半薪,后面几个月工资能否发得出来,还是个疑问。

实际上,在此之前,坊间就有传言,说瓴盛被小米坑了一把,原来说好要购买2000万套的4G手机芯片,结果最终只拉走了约500万套。不管是因为小米库存高企,还是因为小米原来预期的下游需求有变化,总之因为小米的变卦,瓴盛有1000多万套芯片变成了自己的库存。

如果瓴盛资金雄厚,可能这也不是很大的问题,但据说瓴盛财务状况并不好,这2000万套制造及封测费用是通过银行贷款才得以付出的,本来瓴盛的设想是卖完芯片之后还贷款,但约四分之三的产品没有卖出去,那么资金问题就进一步放大了。结合这一周的降薪传闻,这些传说似乎可以对得上。

当然,即便传闻为真,小米似乎也没有义务为本土芯片厂商当白老鼠,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能够得到一线芯片厂商的支持对于一代手机市场表现至关重要,在连华为都要求高通买芯片的时候,我们又怎么能苛求小米不给本土厂商以足够的支持呢?

何况,本土手机芯片厂商这些年不争气也是真的。实力弱一些的本来也不具备在中高端市场竞争的能力,如果在客户那边又得不到正向反馈,那也只能越来越弱;

实力强一些的又忙于内斗,或者迷恋于工程师队伍年轻化,希望用新的方法学,可以让三五年的“新学徒”替代10+年的“老师傅”,但这种动作未免早了两年,毕竟GPT-4还没有出来,靠工具取代老师傅的进程没有那么顺利。

在海思彻底失去流片渠道的两三年中,其余本土手机芯片公司似乎没有什么长进,本土芯片不再是本土手机厂商的卖点――有时候还要变成拖累只能减少宣传。所以就不能怪高通嚣张,人家确实有资本,单纯从性能角度,现在的本土手机芯片厂商,没有哪一家敢对高通的“7iang强”提出质疑,毕竟你的旗舰芯片还比不过人家的中端产品。

当然,高通芯片是很强,但毕竟也不是封建社会了,真给骁龙8搞个登极大典恐怕也不符合现在一般人的认知习惯――即便骁龙8具备了俾睨天下的实力。

我给高通的建议是不妨更接地气一些,既然7系列“7iang”的创意很好,8系列可以来个“8iang”,“8iang”字寓意丰富,色香俱佳,如果再把发布会的地址放在西安,那就更有古意了。

正是: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,麒麟无踪影,骁龙7iang 8iang欢。

一周好消息

中汽协: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2.5万辆,同比增长55.9%;

中国充电联盟:今年2月增加3.1万台公共充电桩,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上升125.3%;

研究机构:2023年2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241万台,同比增长26.8%;

CINNO:手机面板价格或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末止跌回稳;

分析师:芯片交期已连续9个月缩短。

短评:

我是从乐观角度来解读芯片交期缩短的,交期缩短意味着循环加快,缩短到一定程度将翻转,而交期由短变长时,去库存就达到了阶段性成果,供需将重新实现平衡。

一周坏消息

3月15日,Meta宣布再裁员10000人,并关闭5000个在招职位。

南华早报称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半导体产量下降17%。

韩国2月ICT出口额同比减32%连降8月,其中半导体出口同比减少41.5%。

TrendForce:2022年Q4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环比减少4.7%,今年Q1持续下滑。

IDC:2022年Q4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1.4亿台,同比下降18.9%。

短评:

科技行业的裁员潮仍在继续,不知何时是个头。其它的数字最近也仍然不够好。

重大产业动态

3月14日,OpenAI宣布推出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的升级版本,即GPT-4;两天之后,美国时间3月16日,微软宣布将GPT-4技术植入到chatgpt全系列产品中;

美国财政部、美联储、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(FDIC)就硅谷银行倒闭发表联合声明,将对陷入破产状态的硅谷银行进行兜底,确保其储户可以取回自己的资产;

任正非讲话透露华为已经替换了13000多颗国外器件,更换了超过4000块板卡的设计;

张仲谋公开支持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;

日本解除对韩出口半导体材料限制措施,韩撤回向WTO申诉。

短评:

生成式人工智能取代元宇宙,成为2023年迄今为止最热的科技话题。与元宇宙相比,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生产力工具的途径似乎已经非常明朗,微软把GPT-4接入chatgpt系列是一个极为积极的尝试。

中国企业这边,百度公司也在这一周发布了大语言模型“文心一言”,虽然外界对“文心一言”的评价褒贬不一,但我认为这种尝试值得鼓励,只有持续挑战GPT的权威,才能真正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,而不只是把Open AI的东西拿来用。

一周走访总结

如果算上德州仪器,那这一周我走访的企业有五家,见了11拨人。有位师兄告诉我,走访就要尬聊,很多机会就是在尬聊中出现的,因为大家都在找新话题的时候,思维就容易发生碰撞,机会就出来了。所以每次走访我都尽可能留足时间,但由于尬聊技能还不够熟练,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什么机会。

季丰电子和华为上研所是这一周印象较深的两个走访。去季丰电子之前只是对其失效分析和测试(Loadboard)板及针卡(Probe card)设计业务有所了解,去之后才了解这几年季丰电子发展很快,已经将业务拓展至基础硬件开发、可靠性认证、失效分析、材料/化学分析、测试开发及量产方案整包、仪器设备和极速封装等几大业务,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,芯片设计公司只要开发好产品,在制造和封装之外的研发辅助业务,都可以外包给季丰电子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,行业里面能提供如此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似乎仅见。

到华为上研所的时候,已经是下班时间,从地铁出来,绕道去南门的时候,迎面不时走来一些工程师气质浓郁的年轻人。到了小南门,朋友让我等一下,我也就趁机多观察了一会儿,这里进进出出的年轻人,大多目光纯净、朝气蓬勃,外界盛传的“996”似乎并没有抹杀他们的锐气,而在当前这个时间点,特别是原来海思的人员,愿意留下来两点一线地去参与未知的挑战,去走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走通的一条路,单是这个勇气,就值得我钦佩。


新的高通芯片发布后多久出新手机 最新的高通手机芯片

新的高通芯片发布后多久出产品,新的高通芯片发布后多久出新品,高通发布一系列芯片,高通芯片每年几月发布

当大屏幕上出现“7iang强”的时候,几乎全场都笑了。但大家似乎忘了,这场活动发布的是一款面向中端市场的手机芯片,出个“7”就喊强,那面向高端市场的8系列更新时,该怎么欢呼?是不是只能喊“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至强骁龙8”,才配得上手机芯片大帝的登极大典?

图源:来自网络

当然,高通还是给出了可以面对“7”喊强的理由:第二代骁龙7+全面继承了旗舰特性,与骁龙8+同宗同源,是芯片行业的变革之作 ,也是整个终端行业解题之作。

能否帮终端行业解题或者是不是可以变革芯片行业,均需要时间的检验,但这几年高通的确是秦始皇摸电门――赢麻了。高通赢的基础,恰好也来自于“qiang墙”。

为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,美国立起了一道越来越高、越来越厚的科技墙,多数美国半导体类科技公司,实际上也是这道墙的受害者,只是他们有苦难言。高通不是这样,作为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,高通对这道墙内心恐怕是且喜且忧。

喜的是借助这堵墙,凭空多出一个年出货量上亿部的大客户。根据芯思想研究院(ChipInsights)的数据,自2020年至2022年,高通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从140亿美元上升到281亿美元,翻了一番,从而超越英特尔,成为所有美系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大陆营收最多的公司。2022年英特尔在中国大陆收入171亿美元,排名第二,同比下滑25%,高通则是增长25%。两者的差距还在拉大。

忧的是现在营收比重过于依赖中国大陆,一旦政策继续收紧,可能会影响到它的营收。2022年高通营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比例达63.62%,在半导体公司中,比第二名德州仪器(TI)的49%高出近15个百分点,比第三名Marvell(42%)则高出21.62%。所以高通既不希望这堵墙倒掉,也不希望这堵墙建过头,骑墙应该是高通的唯一选择。

2020年台积电断供华为,当时小米和O/V纷纷压下重注,希望能多抢一些华为空出来的市场,但华为空出来的市场他们似乎也并没有如愿抢到,如今这几家还在为始于2021年的疯狂采购而烦恼,当前去库存压力太大了!

天风证券郭明Z在2023年2月表示,小米库存里的零部件,还可以组装2000万至3000万部手机。但在这里,高通还是赢家,无论小米和O/V有没有抢到市场,高通的手机芯片至少先卖出去了,库存压力在客户身上。何况高通还每年至少更新一代产品,现在推出了新一代极具性价比的“7iang系列”,没准儿就能拉动一波需求,帮助小米这样的客户去库存呢。

所以这次发布会上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到场为高通站台,他表示,第二代骁龙7+由Redmi与高通联合定义,从最初的规格建议、精准定位、产品定义,到最终功能全面落地,期间双方团队进行了多轮深度讨论,他本人也都全程参与。

针对小米方面提出的中端平台旗舰化的建议,高通非常重视,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,最终实现了从器件工艺、芯片架构、功能规格等等各个方面对于骁龙7系的“重铸”,再加上后期双方做了大量的联合调教,成就了第二代骁龙7+的这样一款高性能处理器。

图源:来自网络

看起来真是有情有义的好客户。不过同样在这一周,与高通的志得意满相比,高通曾经的兄弟公司瓴盛则步履维艰。据公众号“白话IC”3月16日发布的文章《》,瓴盛员工这个月只领到了半薪,后面几个月工资能否发得出来,还是个疑问。

实际上,在此之前,坊间就有传言,说瓴盛被小米坑了一把,原来说好要购买2000万套的4G手机芯片,结果最终只拉走了约500万套。不管是因为小米库存高企,还是因为小米原来预期的下游需求有变化,总之因为小米的变卦,瓴盛有1000多万套芯片变成了自己的库存。

如果瓴盛资金雄厚,可能这也不是很大的问题,但据说瓴盛财务状况并不好,这2000万套制造及封测费用是通过银行贷款才得以付出的,本来瓴盛的设想是卖完芯片之后还贷款,但约四分之三的产品没有卖出去,那么资金问题就进一步放大了。结合这一周的降薪传闻,这些传说似乎可以对得上。

当然,即便传闻为真,小米似乎也没有义务为本土芯片厂商当白老鼠,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能够得到一线芯片厂商的支持对于一代手机市场表现至关重要,在连华为都要求高通买芯片的时候,我们又怎么能苛求小米不给本土厂商以足够的支持呢?

何况,本土手机芯片厂商这些年不争气也是真的。实力弱一些的本来也不具备在中高端市场竞争的能力,如果在客户那边又得不到正向反馈,那也只能越来越弱;

实力强一些的又忙于内斗,或者迷恋于工程师队伍年轻化,希望用新的方法学,可以让三五年的“新学徒”替代10+年的“老师傅”,但这种动作未免早了两年,毕竟GPT-4还没有出来,靠工具取代老师傅的进程没有那么顺利。

在海思彻底失去流片渠道的两三年中,其余本土手机芯片公司似乎没有什么长进,本土芯片不再是本土手机厂商的卖点――有时候还要变成拖累只能减少宣传。所以就不能怪高通嚣张,人家确实有资本,单纯从性能角度,现在的本土手机芯片厂商,没有哪一家敢对高通的“7iang强”提出质疑,毕竟你的旗舰芯片还比不过人家的中端产品。

当然,高通芯片是很强,但毕竟也不是封建社会了,真给骁龙8搞个登极大典恐怕也不符合现在一般人的认知习惯――即便骁龙8具备了俾睨天下的实力。

我给高通的建议是不妨更接地气一些,既然7系列“7iang”的创意很好,8系列可以来个“8iang”,“8iang”字寓意丰富,色香俱佳,如果再把发布会的地址放在西安,那就更有古意了。

正是: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,麒麟无踪影,骁龙7iang 8iang欢。

一周好消息

  • 中汽协: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2.5万辆,同比增长55.9%;

  • 中国充电联盟:今年2月增加3.1万台公共充电桩,私人充电桩增量同比上升125.3%;

  • 研究机构:2023年2月中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出货量达241万台,同比增长26.8%;

  • CINNO:手机面板价格或将在2023年第二季度末止跌回稳;

  • 分析师:芯片交期已连续9个月缩短。

短评:

我是从乐观角度来解读芯片交期缩短的,交期缩短意味着循环加快,缩短到一定程度将翻转,而交期由短变长时,去库存就达到了阶段性成果,供需将重新实现平衡。

一周坏消息

  • 3月15日,Meta宣布再裁员10000人,并关闭5000个在招职位。

  • 南华早报称2023年前两个月中国半导体产量下降17%。

  • 韩国2月ICT出口额同比减32%连降8月,其中半导体出口同比减少41.5%。

  • TrendForce:2022年Q4前十大晶圆代工产值环比减少4.7%,今年Q1持续下滑。

  • IDC:2022年Q4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约1.4亿台,同比下降18.9%。

短评:

科技行业的裁员潮仍在继续,不知何时是个头。其它的数字最近也仍然不够好。

重大产业动态

  • 3月14日,OpenAI宣布推出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的升级版本,即GPT-4;两天之后,美国时间3月16日,微软宣布将GPT-4技术植入到chatgpt全系列产品中;

  • 美国财政部、美联储、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(FDIC)就硅谷银行倒闭发表联合声明,将对陷入破产状态的硅谷银行进行兜底,确保其储户可以取回自己的资产;

  • 任正非讲话透露华为已经替换了13000多颗国外器件,更换了超过4000块板卡的设计;

  • 张仲谋公开支持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;

  • 日本解除对韩出口半导体材料限制措施,韩撤回向WTO申诉。

短评:

生成式人工智能取代元宇宙,成为2023年迄今为止最热的科技话题。与元宇宙相比,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生产力工具的途径似乎已经非常明朗,微软把GPT-4接入chatgpt系列是一个极为积极的尝试。

中国企业这边,百度公司也在这一周发布了大语言模型“文心一言”,虽然外界对“文心一言”的评价褒贬不一,但我认为这种尝试值得鼓励,只有持续挑战GPT的权威,才能真正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,而不只是把Open AI的东西拿来用。

一周走访总结

如果算上德州仪器,那这一周我走访的企业有五家,见了11拨人。有位师兄告诉我,走访就要尬聊,很多机会就是在尬聊中出现的,因为大家都在找新话题的时候,思维就容易发生碰撞,机会就出来了。所以每次走访我都尽可能留足时间,但由于尬聊技能还不够熟练,所以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什么机会。

季丰电子和华为上研所是这一周印象较深的两个走访。去季丰电子之前只是对其失效分析和测试(Loadboard)板及针卡(Probe card)设计业务有所了解,去之后才了解这几年季丰电子发展很快,已经将业务拓展至基础硬件开发、可靠性认证、失效分析、材料/化学分析、测试开发及量产方案整包、仪器设备和极速封装等几大业务,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,芯片设计公司只要开发好产品,在制造和封装之外的研发辅助业务,都可以外包给季丰电子来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本控制,行业里面能提供如此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似乎仅见。

到华为上研所的时候,已经是下班时间,从地铁出来,绕道去南门的时候,迎面不时走来一些工程师气质浓郁的年轻人。到了小南门,朋友让我等一下,我也就趁机多观察了一会儿,这里进进出出的年轻人,大多目光纯净、朝气蓬勃,外界盛传的“996”似乎并没有抹杀他们的锐气,而在当前这个时间点,特别是原来海思的人员,愿意留下来两点一线地去参与未知的挑战,去走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走通的一条路,单是这个勇气,就值得我钦佩。